民主德国,施威林。
入夜时分,驻德苏军第204近卫摩托化步兵团驻地,随着有些刺耳的口哨声响起,一枚红色的照明弹冲天而起,瞬间照亮了施威林湖附近的大片水域。
湖区的另一侧,隶属于美军的营地被那枚腾空而起的照明弹惊动,小号声很快便嘹亮的响起来,没一会工夫,营区内就变得喧闹起来,衣衫不整的美军士兵纷纷从各自的军营里涌出来,冲向各自的战斗位置。
同样的一幕,也在同一时间发生在数百公里外的科西格恩斯,作为美军第3装甲师第1旅,第32装甲团第2营的营长,托尼斯·约翰逊上尉在睡梦中被惊醒,他的副官从营房外冲进来,大声喊着:“托尼斯,快起来,苏联人发起进攻了!”
激灵灵打个冷颤,刚刚醒过来,脑子还有些发懵的托尼斯,条件反射般的从弹簧床上绷起来,抓起衣服就往身上套,一边套还一边迷迷瞪瞪的问道:“谁发起进攻了?”
“苏联人,河对岸的那些苏联人!”副官大声吼道,“前哨发来消息,现在,易北河的河面上都被苏联人的照明弹塞满了,那里就像是提前天亮了,他们好像都听到坦克发动机的声音了!”
直到这时候,托尼斯的头脑才清醒过来,他甩了甩头,疑惑的问道:“你确定吗?”
“暂时还未确定,不过我已经安排人前去确定情况了,”副官紧张地说道,他在听到苏联人发动进攻的消息时,整个人就慌了,不过幸运的是,他还没有忘记安排人去前哨确定一下消息的准确性。
“团部,或是旅部那边有消息传过来吗?”托尼斯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一些,他放慢了穿衣服的动作,蹙眉问道。
“暂时还没有,”副官回答道。
托尼斯张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他也不系上衣的扣子了,就那么敞着怀朝门口走去。
门外,夜色微凉,托尼斯站在门前的台阶上,举目远眺,远远朝着东北方向看过去。也不怪副官紧张成这个样子,从现在的位置上看,东北方向的天际处就像是着了火一样,入眼处一片亮红,那红光似乎还在一下一下的跳动着。
那是易北河的方向,过了那条河,就是所谓的民主德国境内了,苏联人在那里驻扎了两个团的兵力,都是机械化的精锐部队。
副官是两个月前才从国内转过来的,是刚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所谓学院军官,不管谈什么话题,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显示出很丰富的知识储备,但要说实战的指挥经验,他却是一点都没有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会一时慌乱,也并非是不可理解的事。
当然,副官的慌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级别还差了点事,有些事情他还没有资格了解,如果他能继续在军中服役几年,等到了托尼斯这样的级别时,有些事情他就有资格接触到了。
盯着泛起红光的方向看了一会儿,托尼斯也没有询问前哨的情况到底如何,他迈开步子,径直朝着不远处的指挥室走去。
“给我接通旅部,”走进指挥室,没有理会通讯士兵们的混乱,托尼斯直接下达命令。很快,电话被接通,托尼斯直接拿过电话,向旅部方面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果不其然,旅部方面已经接到了很多类似的通报,包括驻格尔恩豪森的第2旅,驻弗雷德伯格的第3旅,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支部队受到苏联人袭击的相关汇报,师部方面做出的判断,是河对岸的苏军正在进入战前戒备状态,这很可能是对方的挑衅性举措,无需给与任何形式的回应。
当然,师部方面还向各营级以上的指挥人员下达了秘密指令,相关内容是:一旦所属部队遭遇到苏军的进攻,那么相应的指挥人员应该立刻下达命令,执行“F”作战命令。
放下电话,托尼斯轻轻吁了口气,他没有对站在身边的副官传达旅部方面下达的命令,因为“F”作战命令是一个不能对外公开的秘密作战命令,此前去旅部开会的时候,营级以上的指挥员都了解了这条作战命令的相关内容,但与此同时,也被要求对下级官兵保守秘密。、
所谓的“F”作战命令,其实就是“FallBack”命令,翻译过来就是“全面撤退”命令。这条命令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司令部制订,其主要内容是:一旦苏军在两德边境地区发去进攻,那么为了防止被快速推进的苏军机械化部队穿插包围,驻防在莱茵河、易北河一线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属部队,应该选择迅速向莱茵河以西、联邦德国西部边境地区撤退。
在过去几年里,尽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越来越多,但相关国家对抵御苏军全面进攻的可能性预估,却是越来越悲观,上万辆坦克所组成的钢铁洪流,绝对不是北约当前驻扎在德国境内的五十余万部队所能阻挡的,按照五角大楼的评估,北约在联邦德国东部边境所组构的防线,最多能够将苏军的进攻迟滞五天到一周,而后,这条漫长的防线便会崩溃。
所以,在过去几年里,在北约组建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都在构筑另外一条防线,一条沿莱茵河西岸、联邦德国西部边境构筑起来的,有牢固工事支撑的第二道防线。
所谓的“F”作战命令,就是以这第二道防线为根基制定出来的。
军令要求各一线部队在遭遇苏军进攻的第一时间,便主动向第二道防线撤退,但撤退并不是目的,以撤退为手段,让己方部队脱离与苏军部队的直接接触,才是北约的真实目的,只要双方所属部队脱离接触,那么美国人便会动用核弹来打击苏军的重兵集团,以通过核力量来消灭苏军在常规兵力上所占据的优势。
因此,是的,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就没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概念,他们唯一的军事思维,就是消灭敌人,而不是在消灭敌人的同时,还得注意国际影响。
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苏联红军在陆上的绝对优势,美国人除了动用核武器之外,没有任何获胜的把握,不,应该说是没有任何可以抗衡的把握。
而从“F”作战命令的内容上看,不管这场战争进行到哪种程度,也不管最后是苏联人获胜,还是美国人获胜,最倒霉的一方,显然都是联邦德国,因为在“F”作战命令中,为了避免与苏联人发生直接的核战争,美国人严格要求,只能将核武器用在对抗苏联地面部队的进攻中,而严禁向苏联本土亦或是东欧各国使用该战略。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人所投下的核弹,最终都会落到联邦德国的领土上,最后,在这场核战争中遭受损失的,最主要就是联邦德国,当然,还有那些领土靠近联邦德国的西欧国家,比如说西奥地利,比如说法国,再比如说丹麦等等。
若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同美国人结盟还真是一件危险系数超级高的事,毕竟在他们的观念中,只要不是牺牲自己,任何人拿来牺牲掉都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F”作战命令的总体作战思想,是以牺牲联邦德国为代价的,因此,为了避免遭至波恩方面的强烈反对,美国人才要求对这项作战计划严格保密,在未得到真正执行的情况下,严禁任何人对外泄露。
.........................................
布尔加宁在中央主席团执行局会议上所做的发言,至少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一旦驻德苏军正式进入站前戒备状态,那么东欧地区的紧张气氛,将会变得更加浓重,沿两德边境地区的对峙地带,将成为全世界最为紧张的战争火药桶,很可能因为擦枪走火而射出的一发子弹,都会引来一枚核弹的打击报复。
更加难以控制的一点是,驻德苏军规模庞大,作战人员众多,那些驻防在前线的指挥员们抱着什么心态的人都有,若是其中真有那么一两个狂热的战争分子,或是被左的思维冲坏脑子的家伙,没准就能在苏美之间挑起真正的军事冲突,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不过,布尔加宁的提议,大都是基于假设的,那些堆砌在一块的可能、或许、一旦等等词汇,根本无法增强他那番演说的说服力,反而只会让人感觉他像是在胡搅蛮缠,因此,在维克托的坚持下,罗科索夫斯基的提议在会议上通过了举手表决,这就是驻德苏军迅速进入战前戒备状态的原因。
而随着驻德苏军进入戒备状态,整个世界都被轰动了,没人认为美苏这两个大国是在开玩笑,或许一场改变人类历史的核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