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开设补习班

姜早站在高考报名处,手中紧紧握着那张报名表格,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一步迈出去,自己的生活将彻底改变。回到家后,她将报名表小心翼翼地放在抽屉的最底层,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

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姜早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复习当中。她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书桌上腾出了一大片空间,用来摆放复习资料。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房间,姜早就已经坐在了书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她的现代灵魂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对于现在的高考题,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些在旁人看来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在姜早眼里不过是一些有趣的逻辑游戏。她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几何图形的三维模型,解题思路如同泉水一般源源不断。

语文的文言文部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一大难关,但姜早凭借着自己在现代积累的文学素养,能够迅速地理解文中的含义。她在阅读文言文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那些生僻的字词,在她反复诵读几遍后,便能熟记于心。buwu.org 梦幻小说网

英语更是姜早的强项。在现代,她就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过各种英语角和国际交流活动。现在面对高考英语,她只需要重新梳理一下语法知识,背一背单词,就能轻松应对。她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练习英语听力,听着那从老式收音机里传出的英语对话,她的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相应的场景。

姜早复习得热火朝天,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村里的一些知青听闻后,纷纷前来向她请教问题。

这天,知青小李拿着一本数学练习册,一脸愁容地来到了姜早家。“姜早,这道数学题我想了好久都没想明白,你能帮我看看吗?”小李指着练习册上的一道立体几何题说道。

姜早接过练习册,看了一眼题目,微微一笑。她拿起笔,在纸上迅速地画出了一个立体图形,边画边给小李讲解:“你看,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这个面和那条线的垂直关系,然后利用三垂线定理……”

小李的眼睛随着姜早的笔尖移动,脸上的愁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的神情。

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知青找上门来。他们有的拿着物理题,有的拿着化学题,姜早的家俨然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学习交流中心。姜早总是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她的讲解通俗易懂,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知青们受益匪浅。

有一次,知青小王在复习历史时遇到了瓶颈。他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事件的因果关系总是搞不清楚。姜早便从鸦片战争讲起,把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矛盾,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每一个重大事件的起因和影响。

小王听后,不禁感叹道:“姜早,你讲得太清楚了!感觉历史在你嘴里就像一个生动的故事。”

知青们频繁地出入姜早家,这一情况引起了大队长的注意。大队长是个有远见的人,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时代,他希望村里能有更多的年轻人通过高考走出农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一天傍晚,大队长来到了姜早家。姜早正在给几个知青讲解英语语法,看到大队长来了,大家都站了起来。大队长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对姜早说:“姜早啊,我看这些知青都喜欢来找你问问题,你这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啊。”

姜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队长,我就是自己复习的时候多琢磨了一些。”

大队长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有个想法。咱村里有不少年轻人都想参加高考,但是大家复习起来都没个章法。我想在村里开设一个高考补习班,让你当这个班长,你觉得怎么样?”

姜早听后,心中一阵惊喜。她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高考梦想,也能让自己在教学相长中更好地巩固知识。她连忙点头说:“大队长,我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我愿意当这个班长。”

大队长满意地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你好好准备准备,咱们尽快把补习班开起来。”

得到大队长的支持后,姜早立刻投入到了高考补习班的筹备工作中。

她首先对村里有意参加高考的年轻人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她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报考意愿。

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村里有二十多个年轻人都想参加高考,但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自学了很多高中课程,有的则还停留在初中知识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姜早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她将补习班的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七个科目。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她打算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逐步夯实他们的基础;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她则准备开设一些提高班,帮助他们攻克难题,提升解题能力。

在教学场地方面,大队长帮忙协调了村里的一间闲置仓库。姜早和几个知青一起,对仓库进行了简单的改造。他们打扫干净仓库里的灰尘,用木板和砖块搭建了一些简易的桌椅。仓库的墙壁有些斑驳,姜早找来一些白纸,把墙壁糊了起来,让教室看起来更加整洁明亮。

为了获取教学资料,姜早四处奔走。她向村里曾经上过高中的人借来了他们的旧课本和学习笔记,还托人从县城的书店里买来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她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根据不同科目的教学进度,分发给同学们。

经过几天的筹备,高考补习班终于开课了。

开课那天,仓库教室里坐满了人。大家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姜早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

她清了清嗓子,开始了第一堂课。“同学们,我们这个补习班今天就正式开课了。高考是我们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这段时间,努力学习。”

第一堂课是语文。姜早从汉字的起源讲起,讲到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唐诗,然后逐字逐句地给同学们讲解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还认真地做着笔记。

数学课堂上,姜早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同学们理解数学概念。她把复杂的数学公式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和算式,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有同学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了困难,姜早便走下讲台,耐心地在他们的本子上演示解题步骤。

英语课上,姜早用她那标准的发音带领同学们朗读单词和课文。她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英语对话场景,让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同学们从一开始的羞涩不敢开口,到后来能够流利地进行简单对话,进步十分明显。

在物理和化学课上,姜早注重实验教学。她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演示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同学们围在她身边,看着那些神奇的实验结果,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历史和政治课上,姜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理论。她把枯燥的历史年代和人物串联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补习班逐渐走上了正轨。

每天早上,同学们都会按时来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学们有的在背诵课文,有的在做练习题,有的在低声讨论问题。

姜早作为班长,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有一次,同学小张因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很低落。姜早发现后,便在课间找他谈心。“小张,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姜早的鼓励下,小张重新振作了起来,学习更加刻苦了。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姜早还组织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优势的同学组成,他们在课余时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习小组经常会组织一些学习竞赛,比如数学解题竞赛、英语单词拼写竞赛等。

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如笔记本、铅笔等。这些竞赛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课余时间,姜早还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她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她带领同学们在村子的操场上进行跑步比赛、跳绳比赛等。同学们在运动中释放了压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然而,高考补习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是教学资源的匮乏。随着教学的深入,姜早发现现有的复习资料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一些科目的练习题数量有限,同学们做了几遍后就没有新的题目可做了。而且,村里没有图书馆,同学们无法借阅到更多的参考书籍。

其次是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村里的农活比较多,同学们经常需要请假去地里干活。这就导致了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有的同学因为请假错过了一些重要的课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

还有就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问题。有少数同学在刚开始参加补习班时热情很高,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他们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开始逃课或者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面对这些困难,姜早并没有退缩。她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对于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她写信给在县城工作的亲戚,请求他们帮忙收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同时,她还鼓励同学们之间互相分享学习资料,把自己觉得好的题目和知识点整理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

针对时间安排冲突的问题,姜早和大队长商量后,调整了补习班的上课时间。他们根据村里的农活安排,制定了灵活的课程表。在农忙时节,减少上课时间,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干活;在农闲时节,则增加上课时间,加快教学进度。

对于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问题,姜早逐个找他们谈心。她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她给这些同学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简单的知识点入手,让他们逐步找回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姜早的努力下,高考补习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很多同学的分数都在稳步上升。他们对高考的信心越来越足,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姜早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通过教学,她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她发现,在给同学们讲解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同时,她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她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协调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更重要的是,姜早在村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村民们都对她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有本事、有爱心的好姑娘。那些曾经对她参加高考表示怀疑的人,也都改变了看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