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几个人接到消息的时候,还有点不敢置信。
他们和宁承一般大,宁墨是宁承的妹妹,他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将宁墨当作妹妹的。
后来发现这个妹妹有点猛,能写书能教书,后来竟然连飞机大炮都搞来了。他们甚至都不好意思将宁墨看作妹妹了。因为宁墨表现得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果决,都坚定。
他们一直都是知道宁大小姐的好看的,一颦一笑美目流转,既天真又娇俏。让多少人都想给她写诗。
可是后来宁墨不再是那个宁大小姐,也褪去了青涩和天真。他们反而忽略了宁墨的好看。
因为当你注视着她的时候,不会再去关注她的外表和皮囊。只需要看着她那双清澈的双瞳,就好像照见了自己灵魂里的所有灰暗。
但是宁墨并不会因此而鄙夷你。她的坚定让你确信,哪怕每个人都存在缺点,哪怕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不可直视的角落,你也值得被全心信任。
就是在这样如炬的目光,他们度过了一次次危局,解决了一次次危机。将人性光辉的一面无限放大,才迎来今天。
但是现实又真切地提醒他们,这就是事实。哪怕宁墨只有36岁。
宁墨的葬礼简单朴素,既是宁墨生前的嘱托,也是宁墨的临别信中交代的。
宁父没有众人预料的那般伤心,反而一直带着笑,送宁墨最后一程。
很多人都来送宁墨,只为了见她最后一面。十里长街上,站满了手捧白花的人们。
其中,有那些宁墨亲自教过的学生,男男女女,现在都已经成为行业里的巨擘。
其中,有那些宁墨亲自选拔的女工,在工厂里识字之后,她们好多人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开始勇敢迈出了独立的第一步。
其中,有那些自海城远道而来的百姓。倭国入侵的那一天,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将要面临的命运。却没想到最后,是这位女子改写了战争的结局。
陈昭亲手为宁墨盖上国旗,将带来的花郑重其事放在宁墨身旁,沉默着看了她最后一眼。
四天之前,宁墨带着厚厚的一摞文件材料,去陈昭所在的办公室找他。
宁墨急流勇退之后,陈昭便成为了委员总代表,每天日理万机,要处理的事情积压成山。宁墨为了不耽误他的时间,特意选择将材料亲手带来交给他。
“这是我一年来编写和重新修订的初等和高等的理工科教材。也许还有我未曾发现的错误,或者未曾解释清楚的地方。未来就要拜托你们了。”
陈昭笑着收下重达几十斤的书稿,接过来的时候没想到这么重,差点累出来腰椎间盘突出。
宁墨的这份工作完成得正当其时。如今国家的教育事业还在起步,正需要这样细致全面的系统教材。宁墨能够沉下心来做到这个份上,是他没有想到的。
陈昭和宁墨笑着聊了聊近来的境况,陈昭还抱怨,“你这倒好,抽身摆摆手不干了,可怜我天天熬夜,头发都弃我而去了。”
宁墨笑着听陈昭抱怨,话是这么说,但陈昭脸上的笑表明,他可是甘之如饴。如今为了一个新的国家和整个华国的人民而奋斗,哪怕是熬夜,也动力满满!
两人说着说着,不知怎地就聊到了被和平政府高压政策所监管的那段日子。
陈昭喝了口茶,长叹一声。
“乔年同志牺牲之后,哪怕是我们留下来的这些老同志,心里也是有怕的。后来李桓他们还跟我讲,有的人已经在讨论出路了。”
“可是宁墨,你当时为什么那么坚定,就好像什么都不怕。现在想想,那一阵的行动,都是由你指挥的,才让我们保全了力量。”
宁墨经陈昭那么一说,也回忆起了当时的场景。当时众人对于星原的去路讨论纷纷,归化论者有之,同化论者有之,只有宁墨坚定不移地提出,要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
这一走,就走到了今天。
微微阖一阖眼帘,收住自己翻涌的思绪,眼前宁墨的面容再次由模糊转为清晰。和那天的宁墨不同,无声沉默的宁墨面容安详,仿佛夙愿完成,进入美梦。
但是陈昭仍觉得,四天前他见到的那个宁墨,才更鲜活,更有生命力。
耳边哀悼的各类声音渐渐远去,宁墨那天下午清冷又带着点喑哑的声音却逐渐清晰起来。
“因为在牺牲面前,流泪的悲哀与贪生的退却,都无意义。对我而言,纪念牺牲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我之后的生命成全他们的牺牲。”
“自那天之后,所有活下来的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在为他们而活。”
“我想让乔年,让那些没有机会再睁开双眼的同志们,有朝一日在我们这些未亡人的身上,见证民族真正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