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巴士拉防线

一个多月后

巴士拉城郊

隆隆的炮声震天彻地,巴士拉会战进行到第2天,在郊外的戈壁滩上,防守的德奥联军与进攻大唐帝国军队激战在一起。

绵延的戈壁滩上有很多起伏的丘陵,生长着零零星星的椰枣树,为这片枯黄色的戈壁滩带去些许绿色。

进攻密集的炮弹将德奥联军的阵地炸的坑坑洼洼,残肢断臂随处可见,还有被炸飞的铁丝网和倒塌的战壕。

大唐帝国远征军中东兵团8.6万余人,汇集当地的部份阿拉伯部族约2.6万余人,再加上裹挟而来的近4万人约旦部族俘虏。以15万大军势不可挡的掠过约旦和科威特地区,一路杀进了巴士拉。

在这里,他们碰到了硬钉子。

驻守巴士拉的哈桑-达特里克帕夏率领紧急征募扩张来的6.2万余人军队,与德国沙漠兵团的2.1万余兵力汇集在一起组成了城郊防线,挡住了进攻的帝国中东兵团。

双方一照面,就打出了真火。

在炮火猛烈轰击之后,中东兵团驱使着约旦仆从军发起进攻,德奥联军的防守很顽强,仆从军不出所料的丢下了大片尸体以后狼狈撤退。

再次炮火猛攻,仆从军发起进攻,又一次的被打退了。

如此反复几次,仆从军部队伤亡达到7300余人,隐隐的已经有不稳的迹象。

“德国佬的防守果然坚硬,这些当地的奥斯曼军队在加入德军之后有了主心骨,变得更难打了。”朱国胜中将放下望远镜,摇头叹息的说道。

巴士拉郊外荒芜的戈壁滩无遮无挡,只有一座座平缓的丘陵林立其间,德奥联军依托着这些丘陵形成战壕防线。

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将炮兵阵地设在丘陵顶部反斜面上,可以居高临下的向进攻方向倾泻炮火,延长射程。

若是派遣装甲部队进攻,德军则会将火炮推上丘陵顶部,以火炮直射覆盖装甲进攻部队,这一招对付英法联军很有效。

因为英法联军坦克体积大,故障多,行动缓慢,面对德军直射炮火的生存率相当低,简直就是移动的靶子。

通过一天多的激战,朱国胜中将基本摸清了敌人火力的强弱,他两只手抱在胸前,伸出左手磨挲着下巴思考起来。

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有利于突破的弱侧,打开缺口,撕碎敌人的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迄今为止的惨烈战役,已经证明在堑壕战中,正面突破必然要承受巨大的伤亡代价。

铁丝网与堑壕的组合,再加上火炮与重机枪的混合火力,成为防御一方的压箱底手段。

天然的占据优势,这在战争中屡试不爽。

德军在类似的堑壕战中经验极其丰富,并且分享给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盟友,这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从当前战线来看

在宽达13.8公里的正面战线上,敌军投入了约2.8万人的兵力部署在一线阵地,其中德军约7000余人,分别配属在东西两翼。

以猛烈的重机枪火力和精准的炮兵火力,支撑中线的正面战场。

在后方还有二线阵地和依托巴士拉的城防工事,可不是好啃的硬骨头。

德意志民族是为了最为适应战争的民族,他们从法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汲取了宝贵经验,开创性的验证了重机枪火力斜距交叉射击理念,能够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进攻兵力。

英国人在索姆河战役中的第一天就付出了6万余人伤亡的重大代价,验证了德军火力杀伤理论的正确性。

从兵力配属和火力配置角度来看

巴士拉城郊防线的兵力和武器配置,连西线战场的1/10密度都达不到,充其量只能算菜鸡版的欧洲西线战场,而且水分多多。

但这并不代表朱国胜中将面临的进攻难题是欧洲战场的1/10,因为他手下的并不是视死如归的英法联军,15万大军中接近一半都是阿拉伯人。

其战斗力同样菜鸡,无法托付重任。

那些俘虏就不谈了,盟友的军队主要是巴士拉以北的蒙塔菲克部落,该部落属阿德南阿拉伯人。

他们在历史上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进入伊拉克,定居在巴士拉和库法之间的阿贾姆·卡萨布地区,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

在1546年与奥斯曼帝国阿亚斯帕夏率领的军队在巴士拉激战,曾经大肆屠戮阿拉伯部落,最后只剩下一个分支,即巴尼·赛义德部落。

所以,蒙塔菲克部落与奥斯曼人有着血海深仇。

该部落在历史上属于先知家族巴尼·迈阿鲁夫族的沙比卜家族,如今是巴士拉省最大的部落联盟。

其在1910年,便拥有约8万户家庭和3万骑兵,如今几年过去了,部落的规模增长更多。

其部落统治者萨敦家族属逊尼派,通过科威特城的渠道联系,大唐帝国中东兵团承诺击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后,允许该家族统治巴士拉。

正是在这样诱人的条件下,才让蒙塔菲克部落倾力出兵,帮助中东兵团击败奥斯曼帝国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

但这些阿拉伯骑兵攻坚能力不行,上场也是炮灰的角色。

自家人知自家事。

朱国胜中将知道,想要打破德奥联军的防御线,最终还必须得依赖大唐帝国自身的装甲师的锐利攻击,其他的全都是镜花水月。

仔细考虑一番

他决定动用手中的王牌轻型装甲师,在战场左翼撕开一个大缺口,彻底击溃敌人的防线。

命令迅速下达,阵地后方的炮火再次轰鸣起来,就密密麻麻的炮弹砸向敌人的阵地,一片火光闪烁。

大唐帝国装备的不同口径野战火炮,全都是采用了液压复位技术的新型火炮,射速快,而且火力猛。

中东兵团有着充沛的炮弹供应,军火船顺着巴士拉便捷的河流,可以将弹药输送到距离战场很近的地方,保障进攻火力。

从场面上看

德奥联军一直被已方炮火压着打,只要敢暴露出火炮阵地,很快便会被呼啸而来的炮火摧毁。

朱国胜中将知道敌人肯定隐藏着一些炮兵阵地,准备在关键时候突然拿出来,打一个措手不及。

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牌,那就是即将在左路出击的T-1“灰狼”改轻型坦克,俗称96式坦克。

被大唐帝国军方正式命名的96式T-1型坦克,绰号“灰狼”,最早是1896年研发成功装备部队。

灰狼装甲车最初是敞开式战车,四周有一圈高约1米1的钢甲围板,乘员共四人。

全重5.12吨,越野速度能达到每小时23公里,履带式底盘轻便而灵活,耐久性好,越野能力强。

历经20多年,灰狼轻型坦克在使用中不断改进,衍生出了改进型,加装了轻型炮塔和一挺机枪,重量增加到6.325吨,性能也更为可靠。

尤其是“灰狼”改坦克加装了6缸大马力柴油机,动力更为充沛,越野速度达到了每小时36公里,在战场上是风驰电掣的钢铁怪兽。

猛烈的炮击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这才戛然而止。

尖锐的哨声响起来,新一轮全面进攻开始了。

在正面主战场上

蒙塔菲克部落士兵用枪口驱使着约旦仆从军部队发起冲锋,这些衣衫褴褛的士兵冲出阵地,潮水一般的向敌人发起进攻。

约旦仆从军士兵只有前面的人才有枪支,每支枪发5发子弹,后面的士兵只有空着手跟着。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捡起步枪继续冲锋。

他们也可以在战场上捡起尸体上武器,只能义无反顾的前进,后退者会被身后的机枪无情的射杀。

在右路进攻的是蒙塔菲克部落士兵,他们的装备要稍好一些,最起码每个人都有一杆枪。

左路进攻的是大唐帝国远征军士兵,这些士兵全都头戴着钢盔,脚穿皮靴,全副武装发起了进攻。

从高处俯瞰

在宽达3公里的左翼战线上,进攻的两个团约3600余名士兵,基本上以连为单位形成了松散的进攻队形,向敌方阵地迅速的压迫过去。

在连与连之间,留下了充分的空挡宽达三四十米。

这时就听到后方引擎轰鸣,能感受到大地颤抖,近20辆轻型坦克从后方高速驰来,一头就扎进了进攻空档中。

这些灰狼轻型坦克速度非常快,迅速越过已方散兵进攻的队列冲在了前头,短短三四分钟便接近了敌军阵地前沿。

这突如其来的一招,令敌人猝不及防,造成了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

德国军官们眼中露出恐惧之色,拼命叫嚷着让士兵从防炮洞出来,赶紧进入阵地,重机枪组立刻就位。

被炮火震的东倒西歪的德国士兵们踉踉跄跄的进入堑壕中,重机枪组扛着机枪组件,手忙脚乱地进入阵位,时间太紧迫了。

一般来说

步兵进攻越过空旷的原野,抵达前沿阵地五至六百米的射击范围,至少需要10多分钟时间。

这个空档,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已经做好了防守准备。

可没想到这些可恶的东方人不按常理出牌,短短三四分钟就打到了门口。

这些轻型坦克飞速的逼近,很快便接近了200米范围内,然后猛然刹车放慢速度,开始用火炮近距离的端掉重机枪点。

一炮一个,简直像吃饭喝水一样容易。

坦克炮弹将德军的重机枪组炸成了零件,然后坦克乘员操起机枪,开始对战壕里的德军进行火力压制,打的尘土“噗噗噗”一片飞扬。

这些逼近到战线前沿的坦克缓缓前进,在距离100余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始充当压制的重机枪火力点。

左翼战线上的德军完全被打懵了,在近距离的火力扫射下头都抬不起来,只能躲在堑壕里苟延残喘。

那些敢于举枪反击的德军,很快浑身被打的鲜血飞溅,血筛子一样的尸体无力的翻倒下来,浓重的血腥味弥漫开去。

发起冲锋的远征军士兵很快抵达,他们持枪迅速越过坦克冲击到50米范围内,然后迅速卧倒甩出手榴弹。

黑压压的手榴弹像雨点般的砸进堑壕里,“轰轰轰”炸的血肉飞溅,夹杂着灰黑的尘土抛洒开来,令战斗变得更加血腥。

随后远征军士兵操起枪接近堑壕,迅速对还能动的德军士兵补枪,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跃进战壕中,对残敌进行扫尾。

从望远镜中看见远征军士兵顺利的占领左翼战壕,朱国胜中将神情宽慰了一笑,随即命令后备部队继续投入兵力,迅速扩大并且撕开一个大口子。

后方的卡车也上去了,他们拿出钢轨铺在战壕上,让灰狼轻型坦克越过战壕。继续向德军的二线阵地冲击。

帝国远征军的进攻就像狂风暴雨一样,不会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

越来越多的士兵涌入敌方阵地,枪声和喊杀声响彻一片。

德奥联军在巴士拉城外设立的防线终于崩溃了,漫山遍野的敌人跑的到处都是。

这时候

就到了蒙塔菲克部落骑兵上场表演的时间,上万骑兵掩杀过去,配合着坦克部队风卷残云一般,杀的天昏地暗。

朱国胜中将率领的南线主力用两天的时间攻破了德奥联军的巴士拉防线,剩下用了4天时间清剿了巴士拉城的残敌。

此战毙伤德奥联军1.73万人,俘虏近4万余人,余者皆溃逃。

中东兵团自身伤亡1.1万余人,其中八成都是约旦仆从军,蒙塔菲克部落伤亡二千余人,帝国士兵伤亡623人,其中阵亡249人。

伤亡主要源于正面进攻和随后的巴士拉城市战,这是难以避免的损失。

这一战的胜利极大的振奋了协约国集团,被誉为在中东战场取得的“至关重要的胜利”,“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协约国统帅部发来嘉奖令,用热情洋溢的词汇表彰了帝国中东兵团,希望其再建功勋。

这个时候

蒙塔菲克部落士兵正在大举进入巴士拉,而中东兵团官兵们正陷入一场狂欢中。

他们将巴士拉的贵族,富商和有钱人一家家的洗劫,收刮来的金银财物和古董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然后装车运往码头。

此外还有年轻漂亮的阿拉伯女人,纯血的阿拉伯骏马一船一船的装载运往伏波市,萨那和科威特,这都是钱哪。

军队还派出兵力扫荡周边的城镇,刮地皮一样的搜刮,包括那些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经书,地毯和女人。

反正帝国方面已经不准备将势力扩张到两河流域,巴士拉按照约定,今后要交给蒙塔菲克部落统驭。

该部落的近9万户约30余万民众正在大规模的向巴士拉迁徙,这么做也是给新来的大势力腾空地方。

要不然,那么多人怎么安置?(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