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看那对老夫妇,感觉他们年龄并不老,最多四十五岁,只是被岁月侵蚀,显得老罢了。
他们大儿子也就二十多,古人结婚早,有两个孩子不奇怪,
一家人都是笑脸相迎,屋里虽然简陋、天气寒冷,却感到温暖。
老妇人立即做晚饭,那五岁男孩见奶奶烧锅,大喜喊道:
“奶奶,今晚有饭吃?太好了”
巴桑听了才明白,原来这家人一天只吃两顿,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
打量一下他家的灶台,就是用砖、泥砌成的,放着一口大铁锅,
锅的上方吊着一个很小的布口袋,和佩戴的香囊差不多大,不知道干啥用的?
老妇人舀了一小碗面,拿出几只红薯,看样子是要做红薯糊糊。
不一会,红薯糊糊煮开了,只见老妇人揭开锅盖,
取下顶上的小口袋,顺着锅沿转了三圈,想了下,又转了两圈。
巴桑感到奇怪,看着那个小口袋,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
之前在关震云家里,他家的锅灶是在单独一个房,他没有看过,
也不知道他家的锅灶上面有没有悬挂着这样的小口袋。
关震云见他盯着小口袋看, 小声说道:“口袋里装的是盐”
巴桑明白了,原来农家为了节省食盐,用布口袋装着,
只是顺着锅沿转圈,面糊糊里稍稍有点盐味而已。daqu.org 西瓜小说网
老妇人拿出一个小碗,里面盛着食用油,油碗里放着几根稻草捆在一起的小把子,
老妇人抓起小把子,蘸油洒向锅里,
巴桑心里震撼,她是用这种方法节约吃油,在现代社会是不敢想象的。
面糊糊好后,老妇人给关震云盛了一大碗,其他人都只是盛了一小碗,锅里再也没有了,
三根小红薯,老妇人亲自分配,两个小孩每人一根,二牛一根,
却见二牛端着碗来到关震云身边,夹着小红薯放到关震云碗里。
关震云连忙站起就要给他夹回去,二牛轻笑一声,露出满口白牙,
“吃吧,孩子要吃饱才不哭,我是大人,不要紧的。”
孙老汉见此,拉了一下关震云,
“坐下吃吧,不用客气,二牛说得对。”
关震云感激地点点头,不再矫情,坐下喂巴桑小红薯,
巴桑看在眼里,心中感叹,“老百姓善良啊,可是温饱都不能解决!
孙老汉一家在这村里还算好的,其他人家肯定更加贫困,
老百姓生活如此之苦,官府都在干什么呢?”
吃完晚饭,老妇人点亮一盏香油灯,灯芯很细,光线昏暗,勉强能看见人脸。
关震云站起来,提出去柴房睡觉,说是走累了,
柴房并不和堂屋连在一起,距离大约有五十步远。
两人到了柴房,没有灯,
北方天冷,地上的大雪并没有融化,
借着雪光隐隐能看见柴房里东西,关震云拽了一些稻草铺在地上当床铺,
刚刚弄好,从窗户看到堂屋的灯光就灭了,他们一家人也睡觉了,主要还是想节约香油,
柴房虽然简陋,但比在草垛头夜宿要好得多,毕竟房子能遮风挡雨。
关震云走了一天,太累了,躺下来很快就进入梦乡。
夜晚相当安静,只有轻微的风声,
偶而树枝上的积雪被风吹下,落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反而更增添了夜的寂静。
也不知过了多久,巴桑被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惊醒,
来者虽然脚步刻意放低,但地上有冻雪,踩在地上还是会发出“咯吱咯吱”声。
来人到了柴房屋檐下站住了,忽地发出“咕咕”鸟叫声,
巴桑一惊,这明显是暗号,难道他发现两人的身份,夜晚带人过来围捕?
他仔细听着周围,只有屋檐下这一个人,绝对不会听错,
倘若是来追捕关震云的,不可能只来一个人。
巴桑稍稍放心,就在此时,屋檐下又发出两声“咕咕”,
“吱呀”,堂屋门开了,
屋里走出的人向柴房这边走来。
“二牛,动作这么慢,这么久才出来”,先来那人低声责怪。
“爱文,怎么样?找到白帮主了吗?”,二牛语气有点着急。
“找到了,白帮主同意我们加入,
他们明天就要去云苍关,啥时回来没有定数,
我准备今晚跟他们走,特地来跟你说一声,要不要一起去?”
“去,肯定一起去,这日子没法过了,就是被抓住杀头也要去。”
“不会被抓住的,白帮主干这个不是一天两天了”
二牛用脚轻轻摩擦着地上的积雪,疑惑地问道:
“老范,上次你说白帮主的把兄弟盛良栋两年前就成为纲商,
购买了大量的盐引,甚至能成为云州的纲首,白帮主咋还干这个?”
巴桑听二牛喊“老范”,心里乐了,
先来的年轻人名字应该叫范爱文,听声音也才十几岁,二牛却喊他老范,
想到自已前世在基地,战友们相互间也常常这样喊,其实都是年轻人,不少战友就喊自已“老巴”。
只听范爱文哼了一声,
“姓盛的和白帮主已经闹翻了,白帮主才重操旧业,
这不是我们关心的事,我们只要吃饱饭,能养家就可以了。”
二牛轻轻一跺脚,“说得对,走吧!”
范爱文担心地问一句:“你不需要和孙叔、孙婶打一声招呼?”
“不用了,跟他们说,就不让走了,家里有我哥嫂,不要紧的”
两人向远处走去,脚步声渐远。
巴桑听二牛所说的“纲首”、“纲商”等名词,不知啥意思,
正疑惑间,却听关震云长叹一声,“都是被逼的,老百姓没有活路啊!”
原来他早已经醒了,也听了二牛和范爱文的对话,而且肯定听懂了。
“义父,他们说的纲商、盐引、纲首是啥意思?”,巴桑忍不住发问。
关震云已经睡了一觉,精神头好,详细解说起来,巴桑这才明白。
在古代,朝廷为了增加赋税,实行盐铁专卖,
国家很多地方并不产盐,需要从别的地区运过来,
而产盐的成本、运输的成本、赋税都高,这就造成盐价奇高。
官府控制产盐地,划分各地食盐销售区域,
把销售、运输交给私人,设立区域代理,这就产生了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