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师,这印刷是何物?”
嬴政本能地看向姜升,想听他为自己解惑。
“一万!”姜升摸牌出牌,漫不经心地回答道:“这不是什么物品,而是一种技术。”
“嗯,按老李现在所处的时代,他们这会儿还只是雕版印刷,而且还是比较粗糙的雕版印刷。”
李世民点点头,赞叹道:“仙师果真无所不知,那些印刷出来的书页很是模糊,读来相当费力。”
“印刷之术,可以说是华夏史上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
姜升一句感叹,顿时把另外三人的好奇心都勾了起来。
能让仙师给出这么高的评价,想来这印刷之术定然不凡。
“纸张的出现,完美替代了那些竹简,尤其是老赵你们,应该体会到竹简有多笨重吧?”
嬴政和扶苏不住点头,竹简的文字承载能力一般,分量还十足。
日常使用已经很不方便了,更别提存储和运输了。
“而如果没有印刷术,纸张和竹简一样,都需要人一笔一划地撰写。”
“平时自己写写字还好,要是用来抄录各种文章,供人传阅,效率依旧低下。”
“这印刷之术,就是将文章事先用阳文刻在木板之上,是为雕版。”
“再将墨汁涂抹其上,用纸张覆盖上去,便能将字迹留在纸上。”
姜升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模拟动作,让嬴政扶苏很容易便能够理解。
“这样一来,就能把那些文章批量地生产出来,传阅四方,对于知识的传播非常有帮助。”
为了能让李世民也理解这里边的重要性,姜升还找出一本书来给他们看。
李二翻阅着手里的书,虽然那些字都不认识,但光看这密密麻麻的一片,他也能想到这本书的分量该有多重。
“唐朝现在用的是雕版印刷,但太过死板,只能印刷同一篇文章,费时费力费工。”
“我再给你们讲一种更好的印刷之术,活字印刷!”
姜升停下了手里打牌的动作,把众人打出的麻将拿出几张,整齐地排列在桌面上。
“你们看,如果能够把每一个字,都单独雕刻起来,像这麻将一样。”
“等要用的时候,把他们进行排列组合,把文字拼成想要的文章。”
“这样一来,就不用每印一篇文章,就要重新刻制雕版,比雕版印刷方便太多了。”
“这,就是活字印刷之术!”
另外三人看着姜升摆弄着麻将,也很快明白了这活字印刷术里面的门道。
李世民瞪大了眼,紧紧盯着这一张张麻将,仿佛里面蕴藏了什么至宝一般。
至于嬴政,限于时代背景,只是觉得姜升说的印刷术很奇妙,却没有往深了想。
“多谢仙师传授此等印刷之术!”李世民一个激灵,起身冲着姜升深深作揖。
“老赵。”姜升语重心长,“这玩意对你们大秦来说更重要啊!”
看见嬴政微微有些疑惑的眼神,姜升扭头向李世民问道:
“老李,你告诉老赵,他干的什么事最为后世读书人所诟病?”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便回答道:“自然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嬴政眉头紧锁,这四个字的分量很是沉重。
就连扶苏,也是呼吸为之一窒。
“不错。”姜升点头,“这是当时一位大儒提出恢复分封制后,由李斯提出,经你同意而执行的。”
“为的就是控制百姓的思想,消除儒家等学派的影响。”
嬴政恍然大悟,随即冷哼一声:“朕不觉得自己做错了,朕好不容易推行郡县制,怎能因为儒家学派而毁于一旦?”
“六国余孽亡秦之心不死,任由这些儒生诽谤朝政,大秦的天下如何稳固?”
姜升赞叹道:“老赵你不愧是千古一帝,这么快便想通透了。”
“的确,这件事对于维持大秦的统治是有必要的。”
“但问题在于,你推进得太激烈了,反而加速了大秦的灭亡。”
又听到姜升说大秦灭亡,嬴政的脸色相当不好看。
“其实说到底,这一切都是百家争鸣的后果,李斯作为法家代表,自然要打压儒家。”
“诸子百家的地位为何如此超然?就是因为读书人少,学问都掌握在了这群人手中。”
“读书人就是治国的命脉所在,这种人才必须牢牢把握在你自己手里!”
嬴政和李世民都连连点头,这些话姜升说得没有毛病。
“你那边已经在研发纸张了对吧,再把活字印刷术也一同研制出来,这样就能够大规模地印发启蒙书本,为天下蒙童开智。”
“而这些书本中所蕴藏的思想,完全由你决定,法家也好儒家也罢,都可以把他们排除在外。”
“你完全能够在书本中大肆宣扬忠君爱国,待这些蒙童长大,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将为你所用。”
“六国余孽?诸子百家?都不足为惧!”
姜升的每一句话,都戳到了嬴政这位帝王的心坎里。
“仙师大才!大才啊!”嬴政连连鼓掌。
姜升轻叹一声,却不做回应。
广开民智的确可以将诸子百家们的影响力消弭于无形,然而也为皇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不过姜升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进步的。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进入shehui主义乃至gongchan主义社会。
这便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定律。
只要生产力上来了,人们的思想便会逐步得到解放。
封建皇朝这种产物,势必将会被后来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而他已经在帮大秦提高生产力了,眼下再帮忙推动思想解放,这种进程将会被大大缩短。
大秦也许依旧会灭亡,但这一次,不会再有哪个皇朝取而代之,而是发展成全新的社会形态。
至少,这对于华夏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就是对老赵有点不太厚道,算了,反正他估计是看不到那天了……
姜升看着眼前激动的嬴政,默默地吐了个槽。
“老李,你再给老赵讲讲科举,我先喝口水去。”
既然要推动大秦广开民智,姜升决定索性推动到底。